7月22-25日,由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承办,太阳集团电子游戏app与《桥梁》杂志社协办的第七届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7WCSCM)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我校“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与土木工程学院的58位教师、7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全程参与了大会的筹备和举办工作,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0余位专家学者近距离交流,收获颇丰。
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WCSCM, World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是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ructur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主办的序列会议,旨在交流和推广适用于土木、机械、航空、航天和能源工程领域前沿和先进的结构控制与监测技术,每四年举办一次,是该领域和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会议。
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水平提升
作为此次大会和亚洲-太平洋-欧洲暑期太阳集团城(APESS, Asia Pacific Europe Summer School)协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校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负责人张春巍教授参与了整个国际会议与暑期太阳集团城的筹备、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他表示,此次大会和暑期太阳集团城的举办,受到了太阳集团城党委行政及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和土木工程学院相关领导老师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协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深度参与、全程渗透到了会议筹备和服务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对我们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锻炼机会,为我们今后组织承担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表示,借助于协办此次顶级学术会议及暑期太阳集团城,通过邀请本领域国际顶尖专家、学术大师来校学术报告、座谈,参观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对创新团队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对提升学科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实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太阳集团城的国际化发展。
“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曹金凤副教授是此次暑期太阳集团城和国际会议的总协调人,参与了二者的筹备、协调、调度等工作。本次国际盛会参与人数多、规模大、筹备周期长、节点复杂,在整个会期管理工作中,曹博士顾全大局、把握细节、多方协调、及时部署,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她表示:“本次大会对我们创新团队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全程参与大会,从筹备到结束,不仅让我们学习了国际高水平大会的组织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议,增进了我校师生与国内外同行的感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结构工程教研室付伟庆教授毕业于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借此机会,接待了两位指导过我的老师,也与母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增进了感情,还了解了行业内的最新的发展动态。”他认为,办会参会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从高水平大会报告到分会场报告,再到实地工程考察,我们都全程跟进,熟悉了国际高水平大会的流程和组织程序。这对今后太阳集团城承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很有助益。”
来自“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王昊,做了大会分会场学术报告,题目为《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MD parameters for swing vibration control of suspended structures》。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代表低年级研究生展示了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进步,交流了摆振结构控制技术方向研究的新构想和新进展,赢得了现场听众的赞赏。报告结束,王昊与TsuTehSoong教授、林其璋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就其报告内容、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表示:“参加本次大会受益匪浅,通过报告、交流,自己开拓了学术视野,对今后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高端学术大餐提供启发借鉴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海内外16位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设立19个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800余位注册并参加了该盛会。会议共安排了500余场报告,国内外学者围绕结构控制、健康监测、智能结构与系统、无损检测 (NDE)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并深入交流了结构控制与监测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创意、新趋势,并探讨了面临的问题、可能的挑战及解决的方法。
“16场主旨报告都讲得特别好,对于当下形势的一些总结让我感觉很新颖,对技术趋势的把握讲得很透彻,让我收益颇丰。”土木工程学院道桥教研室副教授赵建锋表示,他对剑桥大学Campbell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院士、伊利诺伊大学Spencer教授的主旨报告印象尤其深刻,“我本身从事桥梁抗震与监测方面的研究,通过本次会议学习了很多关于传感器部署、异常检测、门限检查、模型验证、损伤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很大的启发,并提供了方法借鉴。”
结构教研室青年教师杨伟松在大会期间负责协调志愿者,并引导参会人员进入会场等,在完成会务工作的同时,收获了很多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感觉获益匪浅:“中科院翟婉明院士所作的‘关于中国高速铁路在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面临的主要动力学问题挑战’的报告,让我了解到振动控制研究在实际工程问题上的应用等。这对于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有较大启发,并对今后进一步拓展科研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来自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的青年教师朱立猛、郑杰、缪玉松、徐新立、米龙飞、孙宇雁、赵伟娜在大会中负责专家接待、会场管理、会场协调等工作,他们纷纷表示,本次大会收获颇丰,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一定会发挥青年教师的活力,为团队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距离接触激发学术梦想
会议期间,我校师生作为志愿者分别在VIP接待组、报到组、搭建组、会场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岗位进行会议服务。他们在高效、有序地完成任务的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博18级新生崔大顺提前到校参加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岗位属于会场管理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主会场以及各分会场专家的PPT报告,“利用暑假时间提前来太阳集团城,有幸参与如此高规模的大会,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也有许多听报告以及与专家交流的机会,这个过程对开学后的研究工作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他表示。
团队17级博士研究生胡同旭积极参与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工作是现场拍照以及分会场服务工作,他表示:“很幸运地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大会服务工作中来,同时跟国际顶级专家面对面交流。通过此次大会,不仅了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而且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更认识了来自韩国、意大利、美国、埃及、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太阳集团城朋友。”
研1703班马强强的工作岗位设在搭建组,主要职责是提前到场帮助工作人员搭建会场、引导会场人员入会及用餐、保持会场秩序及卫生等。马强强表示,自己不仅接触到了很多关于道桥方面的知识,更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171班刘涌波作为大会志愿者负责引导工作,与会专家学者礼貌谦逊的待人方式、深厚的学术造诣都令他感到震撼:“他们不仅是高科技人才,更是高素质人才。”刘涌波表示:“大会期间,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学到了很多。这让我对人生价值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
土木1610班赵晨旭负责注册报到工作,工作之余时常去主会场、分会场“走一走、听一听”,虽然全英文的学术报告对他来说很有难度,但亲临其境感受到的学术氛围还是令人神往。“我感觉我有了未来学习、成长的方向和榜样。我会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并磨炼品格,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学者。”(撰稿:曹玉洁,审核:张春巍)





